“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尤其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左宗棠家教思想蕴含理学经世的内核,注重培育崇俭广惠的品格、营造家庭和睦的氛围、提倡不惟科举的汇通、涵养清廉自守的修为,为当今领导干部如何进行家庭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进行家风建设,要深入挖掘左宗棠家教思想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探寻其时代价值,培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家教家风。
“惟崇俭乃可广惠”的持家之道。勤俭节约、乐善好施是中华传统美德,亦是左宗棠家教思想的鲜明特征。左宗棠要求子弟不忘“吾家积世寒素”家风,努力“从寒苦艰难中做起”。要“衣无求华,食不求美”“切勿饮食征逐”“故子弟多朴拙之风,少华靡佻达之习”。即便他后来位高爵显,依然保持着“非宴客不用海菜,穷冬犹衣缊袍”的节俭习惯。左宗棠之所以让子弟“崇俭”,目的在于“广惠”,强调“用财有道,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广惠之道,亦远怨之道也”。他不仅言传更是身教,每当家乡出现灾祸,他都带领全家捐钱捐物以赈灾荒。当子孙想购置田宅,他去信孝威、孝宽说:“明春拟筹备万两为吾湘阴赈荒之用,故不能私置田产耳。”
“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的相处之道。左宗棠注重家庭和谐,宗族相亲。他认为“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和而有节,顺而不失其真”。他告诫子弟在“事父母,事君上,事兄长,待昆弟、朋友、夫妇之道”诸方面,“能如古人就是好人”“将来可成就一个好子弟”。左宗棠族中叔伯兄弟,贫苦者居多,他分担了对他们的救济,还常在家书中嘱托儿子:“尔辈既能留意照料,随时赒给,足慰我心,近支尤宜从厚也。”侄儿左澂娶胡林翼妹同芝为妻,左宗棠寄信谈及家庭建设,“妃匹之际,爱之如兄弟,而敬之如宾,联之以情,接之以礼,长久之道也。始之以狎昵者,其末必暌;待之以傲慢者,其交不固。知义与顺之理,得肃与雍之意,室家之福永矣。”这一段精彩的议论,体现了其“家和万事兴”的家庭观念。
“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的治学之道。左宗棠认为“成人”优于“举业”,强调读书之目的在于“养性、养身、明礼、做人”。他告诫子弟:“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他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也发扬了根植于湖湘文化中的“力行致用”的本性。当长子孝威重科第之学,以会试为事时,左宗棠严肃地指出:“我之教汝者并不在科第之学……且尔欲为有用之学,岂可不读书?”同时,他推崇儒学,尤其尊崇程朱理学并将其奉为圭臬,主张“宗程、朱以探原孔孟 ”“恪以程朱为宗”。这也使得他在家庭教育中,特别讲究义理,注重道德修养。孝威七岁时,左宗棠就给他写信说:“尔近来读《小学》否?《小学》一书是圣贤教人作人的样子。尔读一句,须要晓得一句的解;晓得解,就要照样做。”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左宗棠要求子女“修身”与“为学”并重,且均以理学经典为基础和源泉,又以“经世学问”为标尺,力求“知行合一”。
“不想因贪图一根丝线、一粒粟米玷污名声”的为官之道。左宗棠一生推崇和践行为官清廉、克己奉公的理念。他的为官宗旨是“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并公开宣布“不欲以一丝一粟自污素节”。他的廉俸数额巨大,但他从不领取大笔资金以备私用,而是存放于藩库用于公需调拨,或并入楚军粮台以充军饷,或存于营务处以应赈济灾民所需。在同治元年八月《与孝威》书中说:“付今年薪水银二百两归。念家中拮据,未尝不思多寄,然时局方艰,军中欠饷七个月有奇,吾不忍多寄也。”在68岁那年,他曾写下一纸遗书:“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也正是因为他立志于匡国济民,将勤俭、清廉、戒贪等廉政思想贯穿于修身、齐家和理政中,才成就了事业与功名。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