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01

生物与医药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6000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本学位点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术硕士学位点,拥有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百合种质创新与深加工”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分子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湖南省高等学校绿色化学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等平台。本学位点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已形成生物传感技术、先进生物材料、医疗器械、药物合成与筛选四个研究方向。多年来,本学位点与省内外生物医药、化学化工等园区、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打造学、研、设、用的全过程训练平台。学位点通过科研提升学科水平、加速高水平人才培养,在促进高水平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 培养目标

1.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培养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掌握生物与医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生物与医药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有较强的适应性,具备良好科研道德和合作精神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3.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与生产实际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生物与医药领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和工程开发与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4.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的科技文献资料,具备一定的外语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

三、 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研究方向简介

1

生物传感技术

主要研究生物传感与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1)通过发展荧光、光声、电化学、化学发光、压电等多种特异性识别与生物传感,实现分子水平的生物信息获取与解析;2)通过离体与在体传感技术与器件,实现对细胞、组织、活体中等标志分析物的动态实时监测,实现生命健康信息预判与疾病早期诊断。

2

先进生物材料

主要研究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组织工程、药物控释的双网络凝胶材料。1)开发多种高性能纳米功能材料,用于生物传感检测及疾病诊断;2)构建多肽自组装纳米材料、聚合物纳米材料及有机小分子探针,进行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3)研制具有超强超韧、刺激响应的用于组织工程、穿戴器件及药物控释的双网络凝胶。

3

医疗器械

主要研究分子诊疗系统与医疗器械。1)开发新一代全自动多重分子诊断系统(iCubate),完成世界上首个全封闭、全自动基于NGS文库制备系统(iR-Precossor),实现人类免疫组库和肺癌精准诊断;2)开发新型原位生物芯片制备系统与多肽新药技术系统,用于生物诊断和新药筛选;3)开发QCM检测系统,实现生物分子全自动在线监测;4)开发微创介入医疗器械涂层。

4

药物合成与筛选

主要研究生物资源利用及药物的合成、提取与应用。1)开发微生物、动物、植物、生物医药、生物遗传和生物信息资源等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医药价值的深度挖掘;2)开发百合、名贵中药材分子育种、深加工与生物活性、药理健康的创新应用;3对药物进行生物活性、药理作用及药用价值的评估筛选。

四、学制与学分

1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2-4最长不超过5,具体按照湖南工业大学超年限研究生学籍管理文件执行

2原则上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3.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总学分

学位课程

选修课

实践环节

学术活动

公共课

专业课

≥35

28

9

12

7

6

1

五、培养方式

1. 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全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但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导师指导应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 研究生应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学分;必须在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才能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阶段;应保证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新见解和社会与经济价值。

4. 注重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和专题式等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健康发展。

5. 组织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计划安排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和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其学术水平。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91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2

36

1

研究生院

考试

9学分

910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研究生院

考试

91003004

研究生综合英语

4

64

1

研究生院

考试

91222003

工程伦理

2

32

2

研究生院

考查

91013001

矩阵论

2

32

1

研究生院

考试

12学分

91013003

数值分析

2

32

2

研究生院

考试

01911001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2

32

1

生化学院

考试

01911004

生物信息学

2

32

1

生化学院

考试

01911005

高等药物化学

2

32

1

生化学院

考试

01911006

生物与医药前沿

2

32

1

生化学院


11312001

医学仪器设计与信号处理

2

32

2

生化学院

考查

7学分

11312002

生物传感与分析

2

32

1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03

生物电化学

2

32

2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04

先进生物医用材料

2

32

1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05

功能高分子材料

2

32

2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06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2

32

2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10

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

2

32

2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11

药理学

2

32

1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12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2

32

1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13

统计机器学习

2

32

2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14

现代制药工艺学

2

32

1

生化学院

考查

11312015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32

2

生化学院

考查

必修

环节

91000003

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

6

 

 

生化学院

考查

7学分

91000002

学术活动

1

 

 

考查

01900001

生物化学

按本科教学计划执行,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

生化学院

考试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学生补修

01900002

综合化学

考试

注:同等学力及跨学科报考的硕士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2门。

、实践环节及要求

1.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

为培养本学科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相关理论表达和教学组织能力,要求研究生在第2到第3学期协助导师指导实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工作量要求不少于32课时。如果入学前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1年以上,经原单位证明和研究生院批准,可以免修教学实践环节。

要求研究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或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进行不少于半年的项目合作或工程实践,目的是锻炼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于入学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1年以上项目研发,经原单位证明和研究生院批准,可以免修工程实践。

教学实践与工程实践至少选择1项,并提交1份经导师认可的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实践环节计1学分。

2.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参与学术活动采用不少于4+4+2模式,具体是参加学术型报告4次,实践经验汇报4次,每个研究生必须做2次汇报。参加10次以上学术活动后,凭学术卡记录,计1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培养计划

通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应包括研究生培养主要进程、研究课题的大致方向,选课及必读文献等,培养计划制定后,应依照执行。培养计划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完成。

九、学位论文

1.文献阅读与综述

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就要进行相关专业的文献阅读,要求不少于100篇。在开题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文献综述。主要是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选题与开题

(1) 论文选题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3学期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并力求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接轨;所选题目必须符合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2) 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3学期完成论文的开题工作,未修满学分的不能开题;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其内容应当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与创新点、预期成果、实施方案与工作进度、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得到参加开题报告会专家认可通过,未通过的延期3个月再给予1次开题机会。

3.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第6学期初写出论文初稿,第6学期51日前写成论文正稿;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必须是1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应该逻辑严谨、论证有据、资料翔实、图表清晰、行文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学位论文格式必须符合国家学位委员会和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的具体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0字。

4.论文评阅与答辩

1)完成培养方案的所有环节,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2)论文需通过论文相似性检测,且相似性检测结果相似比在15%以下方可申请答辩。

3)论文须经学院预答辩和专家盲审,合格后方能参加答辩。论文的审核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利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量和深度;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等内容

4)答辩委员会专家由5名或7名专家组成,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导师不得作为专家参与所带研究生的答辩投票工作。

5)答辩安排在第6学期5月下旬到6月初;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湖南工业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5.发表论文及其他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要求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读期间至少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不含增刊、论文集)发表与学位论文高度相关的论文1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2作为发明人(排名第一或者导师排名第一学生排名第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公开号1项及以上,或授权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新品种登记)2项。

3完成制药工艺路线制定与改进、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注: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确认以正式发表的论文为准,送审和答辩时允许论文为录用通知(须导师签字认可),但必须正式发表以后方可申请学位;如成果形式是专利则以获批证书为准。成果必须以湖南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申请提前答辩者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的相关规定。

十、中期考查环节

1.中期考核

在第4学期4-5月,学院根据学校文件《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试行办法》,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考查。要求研究生修完所有课程并完成相应学分。论文进展主要考查研究生与论文相关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包括验、调查等工作完成情况,科研论文撰写及发表情况等。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内容是学位论文完成程度,学术型硕士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等。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研究生改进。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5学期中期完成。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未通过者,统一按照《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实施细则》执行。

十一、学位授予

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并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并取得相应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审,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十二、必读的著作、学术期刊

1.必读的学术专著

[1] 李海英杨峰山.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 布莱恩·R· 埃金斯著.罗瑞贤,陈亮寰,陈霭璠译.化学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玉宝.生物医学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 陶士珩.生物信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 龚竹青,王志兴.现代电化学.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6] 陈义镛.功能高分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7] 陶文宏,杨中喜,师瑞霞.现代材料测试技术[M], 北京: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8] 杨淑慎.细胞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3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周志华. 机器学习[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1] 孙仕亮,赵静.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12] 卢小泉,王雪梅,郭慧霞,杜捷编著生物电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03

[13] 赵广荣.现代制.药工艺学 [M] .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14] 杨宝峰,陈建国主编 .药理学[M] .(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月.

2.必读的专业学术期刊

[1] Nature. www.nature.com.

[2] Cell. www.cell.com.

[3] Science. www.sciencemag.org.

[4] Biomaterials. &Elsevier 网站期刊

[5] IEEE Transaction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EEE Publications.

[6] 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 &ASP Publishing.

[7] Advanced Material. Wiley Interscience Publications.

[8]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9] Analytical chemistry. & ACS Publications.

[10] Bioelectronics and Biosensors. Elsevier.

[11] Sensors and Actuators. Elsevier.

[12] Sensors ASP Publishing.

[13] IEEE Sensors. IEEE Publications.

[14] 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 Publications.



 

 

学院行政负责人(签字):         

                    

学院公章